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干部培训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党建工作 后勤保障 县市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视点
世界遗产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浅析
2013年08月07日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字体: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是红河州目前唯一能够推向全球的“世界级”文化品牌。应该如何保护管理好哈尼梯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的原则,保护好“森林、水系、村寨、梯田”的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好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将元阳打造成“哈尼特色、5A景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着力构建“八大保护管理体系”作一些浅探。

  一、坚持法制为基,构建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体系。坚持把资源保护的公益性与资源具有的经济价值有机结合,根据《世界遗产公约》、《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旅游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元阳县哈尼梯田核心区资源保护规划》、《元阳县哈尼梯田核心区82个村庄建设规划》、《元阳县哈尼梯田核心区村民挖砂采石点选址规划》等相关规划,建立乡镇、村寨哈尼梯田环境保护领导机构,形成州、县、乡、村四级保护管理体系,组建景区综合执法组,强化对资源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日常巡查。同时,认真研究成立哈尼梯田景区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处级领导任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任景区管理委员会成员,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将相关管理权限、审批权限交由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促进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二、坚持生态建设,构建生态完美的环境保护体系。要加强对东、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梯田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继续实施梯田景区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及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政策,严格实行梯田核心区封山育林,严禁毁林开荒,确保哈尼梯田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旅游境界。要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兴修水利工程,实施哈尼梯田灌区项目,加强核心区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提高梯田景区水资源利用率,确保哈尼梯田永不缺水、断流及变成旱田,打造哈尼梯田用水的“人工蓄水库”。村寨要积极制订村规民约,通过立箐长和沟长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村寨森林、水系及梯田的保护与管理。要设立生态保护基金,用于保护“森林、水系、村寨、梯田”四素同构的生态循环系统,确保元阳永久山美水甜、风景如画。引导各界人士认识旅游的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启发大家,自觉地保护哈尼梯田的社会环境,增强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文化挖掘,构建民族特色的文化保护体系。要组织开展元阳民族文化普查工作,围绕哈尼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充分挖掘民间的贝玛、稻作、土司文化内涵,搜集整理山歌、酒歌、乐器、礼仪、碑刻、谣谚、剪纸、刺绣等哈尼民间文化艺术。要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基金,以哈尼梯田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如:哈尼族“长街宴”、“十月年”、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苗族“采花山”、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绚丽多彩,重点推行“大型农耕文化旅游节”,及民间文艺队的活动实施政府补助,并鼓励民间按照传统习俗开展婚丧与祭祀等活动。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切实抓好猛弄土司衙署、长街宴、哈尼阿培聪婆婆等一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与开发。设立传承人保护与发展基金,加大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艺的传习人和继承人的保护,建立民族文化及手工业传承班,依托民族文化传承基站,积极开展传承人培训,切实做好传承人的带、帮、传,使极具元阳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手工技艺永不失传,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四、坚持综合整治,构建完善有力的景观保护体系。组建景区综合执法组,强化对资源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日常巡查,加大核心区私搭乱建和乱侵占行为的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占用和破坏梯田的行为。抓好乡村旅游点周边生态环境管理,突出农村民居传统风貌,加强对传统农村聚落的保护和控制,防止丧失原有生态风貌。对特色聚落村寨、民居建筑、遗迹古迹的原有风貌进行保护和技术修复,制订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建设标准,在梯田核心区开展民居规范化建设,对按标准建设房屋的农户,政府给予建房者一定的建房奖励,对不符合标准、影响景区环境的建房,不予建设审批,重点保护好哈尼族“蘑菇房”(属土木结构,用土坯砌墙,顶层覆盖四斜面的稻草顶,远望犹如朵朵破土而出的蘑菇,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半山腰,在层层梯田环抱中显得神奇美丽、生机盎然)。同时,要建立健全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各项法律法规,在已施行的《哈尼梯田管理保护条例》、《哈尼梯田保护办法》基础上,逐步建立梯田旅游开发、游客管理、危险物种入侵管理等法律法规,将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坚持商品开发,构建哈尼梯田品牌化管理体系。坚持“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原则,引进专业设计公司,系统地对哈尼梯田旅游线路、景区、文化、农家饭店、宾馆、梯田土特产等梯田系列产品进行战略设计,突出农耕文化、哈尼文化特点,加快旅游商品经营专业户、旅游商品生产专业村建设,积极申报注册一批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商标,着力开发一批以民族工艺制品、梯田文化作品、土特产(梯田红米、梯田鱼、云雾茶、牛肉干巴等)、民族乐器、民族歌舞光碟、中草药材、民族服装等为主的旅游纪念品,以哈尼豆豉、哈尼蘸水鸡、哈尼香粑、竹筒饭、云雾绿茶、梯田酒、熏腊肉、牛肉干巴等为主的旅游饮食品,边疆少数民族衣帽、木头鞋、手饰等民族服饰产品,喜庆歌舞、丧事歌舞、祭祀歌舞、二人猜拳歌、酒歌、山歌、民歌等民俗歌舞文化产品,形成完整的旅游品牌系列,把元阳建成哈尼特色旅游小商品的生产、营销、展示基地,共同支撑“哈尼梯田”旅游总品牌。

  六、坚持人才培养,构建全民参与规范化管理体系。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加快形成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三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加强导游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联合培训、考察学习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文化素质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熟悉旅游业务、掌握多语种的景点导游人才。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组织旅游服务人员到专业院校、知名旅游集团集中学习和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引进国际著名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同时,保护梯田就是要保护梯田文明的耕耘者,没有梯田的耕耘者,就没有梯田的人类文明。要使哈尼梯田文明得到有效保护,就需要充分调动梯田主人的积极性,发挥社会整合的力量,发挥哈尼人的生存智慧和文化能量,让世人能够永久享受到哈尼梯田的文明成果。通过国际组织、国家政府、民间组织等建立起元阳哈尼梯田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补偿机制,争取获得对哈尼梯田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更多支持,使这些生产梯田产品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还会比其他地方更好,这是保护与开发元阳哈尼梯田的最终目的。

  七、坚持高效服务,构建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体旅游服务水平为目标,建立旅游行业协会,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把哈尼梯田打造成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标识指示系统,使用统一规格、色彩、字体的景区道路交通指示牌。全程监管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等旅游服务过程标准化,提升游客满意度。支持、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实施IS09000、IS014000等体系认证,使企业的基础设施、经营方针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和水平。让中外来宾游客能够真正享受“赏梯田风光、品梯田文化、享梯田美食、留梯田映像”的梯田旅游服务。

  八、坚持科学管理,构建哈尼梯田数字化管理体系。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采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立体方式,对一切破坏梯田、防护林、梯田灌溉系统、民族村寨及自然人文景观等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建立起面向梯田管理各职能部门的环境监测、生物和文物资源监测、接处警、视频监控、LED大屏信息发布、GPS车辆调度等数字化管理系统,设置指挥调度中心,全面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各职能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同时,成立景区派出所,进一步强化景区治安管理工作,确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各种警情,为景区的经济发展和稳定保驾护航,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文明卫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环境,让中外来宾游客来到舒心、住下安心、离开放心。

  总之,对元阳哈尼梯田进行科学的保护与管理,其目的在于让哈尼梯田及其文化的多重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让哈尼梯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饭碗、脱贫致富的金饭碗,福泽世代人民,推动元阳旅游业超跨越式发展。(作者:元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