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干部培训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党建工作 后勤保障 县市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州情研究
石屏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3年08月07日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字体: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北部,国土面积303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4.6%;辖7镇2乡,总人口30.9万,其中农业人口27.3万,占88.4%;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8.6万,占60.1%;贫困人口17.6万,占57.32%,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民族贫困县。石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明清两代出过640个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1个状元;石屏民族文化特色较为鲜明,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民族歌舞享誉海内外;石屏山川秀丽,名胜众多,有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异龙湖,云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衙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郑营等一大批历史古迹;石屏气候宜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盛产大杨梅、柑桔、枇杷、火龙果、青枣等名特优水果,拥有上千年的以井水点豆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素有“文献名邦”、“原生态歌舞之乡”、“杨梅之乡”、“豆腐之乡”等美誉。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

  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石屏县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文化旅游兴县”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经济繁荣,文明开放、充满活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新石屏的总体奋斗目标。以富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百村千户万元增收行动。提出了:到2015年,年收入突破100万元的农户达250户以上,年收入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农户达2500户以上,全县基本消除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家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石屏县采取“六个一”增收措施: “培植一项增收产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组织一批劳务输出、打造一批致富典型、组建一批帮扶队伍、救济一批困难群众”。形成上下联成一线、城乡联成一体、强弱联成一对、党群联成一心,确保增收对象全覆盖。全县通过开展“万人进村谋增收”、“乡镇争先恐后抓增收”等活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想办法、出主意,切实解决农业增效难、农民难增收的问题。工业发展上,豆制品、蔗糖、农林产品加工和煤矿、非煤矿山采选等一批优势产业已具规模,泥炭、黄金、风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兴产业项目稳步推进。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初具雏形。

  (二)统筹城乡文化事业,传承民族文化

  石屏历史文化悠久,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深厚的文化底蕴,使石屏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进一步整理提升,县乡开办了民族文化传承班和烟盒舞传承点。农村群众改变了过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背着太阳玩泥巴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和乡村随处可见群众性文艺表演活动。城乡文艺队走出了村、走出了县,走进了北京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表演,走进了《我要上春晚》栏目,高亢激昂的海菜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海菜腔、烟盒舞、乌铜走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成了信息共享工程县级和乡镇节点,并延伸至113个行政村节点,实现城乡居民共享信息资源。近百个农家书屋为农民朋友创建了学习园地,广大农民群众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三)统筹城乡硬件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

  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石屏县更加注重硬件建设,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乡村环境为目标,通过对城乡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一大批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阿白冲水库、农村人畜饮水、县乡防洪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实现全县所有自然村通公路的目标,73个行政村开通了公交车,方便了群众出行。石元高速公路建设列入国家支持,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444.8公里。县城基本实现了城市路网贯通、“两污”处理、城市夜景灯光美化,城镇化水平、城区面积分别由2005年的25.4%、6.2平方公里提高到目前的33%和8.9平方公里,乡镇集镇建设不断扩展,城市扩容提质加速推进。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天逸酒店和名典假日酒店、建源休闲会所等一批民营休闲度假酒店投入运营。乾阳山健身观光大道、杨梅山庄等景区景点建设加快。农村建设上,按经营村庄的理念,大力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卫生厕所、空心村整治等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35亿元,完成710个自然村587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化,建成农村卫生公厕385座,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万平方米。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统筹城乡生态保护,改善宜居环境

  被石屏人民誉为“母亲湖”的异龙湖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实施了退塘还湖及生态修复、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及沿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西岸截污及河道整治、补输水工程等综合治理项目。异龙湖综合治理被列入国务院支持云南省进一步加快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实施意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强势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封山育林和农村沼气池等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县城街道绿阴匝地,鸟鸣枝头。农村绿树掩映,花开门前。石屏县获得了全省绿化模范县、省甲级卫生城市等称号。

  (五)统筹城乡各项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石屏县把各项改革作为推进城乡发展的动力,着力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喜人,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业经济的信心倍增,林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了三年造林45万亩的奇迹,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40%提高到现在的62%以上,荣获全国林改典型县。农村土地归并流转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县土地承包归并流转面积已达18514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百亩连片、千亩连片的规范化农业种植初具规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商业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2010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4.3 亿元,贷款余额达18.6亿元。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来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5项,项目协议总投资54.9亿元,其中新签约项目109项,协议投资5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4.5亿元。通过各项改革,社会生产要素保障加强,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六)统筹城乡社会建设,发展民生事业

  石屏县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建设,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主要在医疗、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重点突破。卫生服务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民看病实现了“小伤小病不出村”,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至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支付补偿金7982万元,受益群众1183761人次。教育“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加强,学前教育延伸到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迅速推进,全县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农村老有所养的目标。廉租房建设保障了城市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在社区试点推行“对流出高危重点人口实行跨行业跨区域联动、对密集居住的外来人口试行公寓式统管、对分散居住的外来人口实行联管和分区域管理”,完善实有人口分层次管理工作机制。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向自然村延伸,实现全覆盖,成为农村开展党建、宣传、文体、议事、农产品交易等各种活动的场地。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提升,为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发展生态农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充分挖掘石屏本土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农耕文化比较优势,培育打造“原生态”县域品牌,提升农业效益和整体竞争力。全面实施以原生态精品农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精品农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引进培植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抓好优质水稻、烟叶、林果、蔬菜、甘蔗、花卉、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探索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确保原生态品质。加快建设生态农庄、杨梅山庄、农业体验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休闲度假园区,促进农业生产、加工、营销、休闲观光协调发展。

  (二)不断发展新型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强县

  切实按“做大做强矿产业、做优做强以豆制品为主的生态农林产品加工业、主攻新能源开发”的思路,促使新型工业化迅速形成体系。继续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和整合力度。加快推进豆制品特色园区建设,规范生产工艺,统一质量标准,严格质量检验,注册品牌保护,进一步推进产品质量品牌战略,打造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效益明显的豆制品加工产业。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竹木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特色生态林果、蔬菜、畜禽、水产等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生物制药产业,积极推进糖业综合利用及开发。切实加大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打造具有光明前景的绿色产业集群。

  (三)不断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县域经济振兴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挖掘、整理、提升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大力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积极做好中国原生态歌舞节各项筹备工作。高质量建设一批生态旅游观光区、文化体验区和生态旅游村庄,加快推进乾阳山道教名山、异龙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石锦庄休闲旅游度假区、毛木咀特色旅游村等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古城片区和异龙湖景区申A工作。坚持节日打造,强化宣传营销,拓展旅游市场,努力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

  (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

  牢牢把握国家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滇南城市经济圈、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昆河经济走廊,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大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提升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设。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整体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大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五)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不懈力促石红高速公路、石红二级公路和国道323线“三改二”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异龙湖环湖生态景观旅游道路、湿地景观木栈道和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加大县、乡道大中修改造,实现县内公路“通、平、美、绿、安”。启动石屏客运北站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不断扩大农村客运覆盖面。稳步推进阿白冲水库建设,开工建设北水南调和白尼莫、蔡营、羊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实施赤瑞海河整治工程,全面完成蛇山塘、白古、大石坝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积极推进惠及民生的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抓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工建设小官山水电站。按照城镇上山要求,修编完善土地、林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以融入国际“慢城”概念、建设异龙湖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城为目标,完成凤凰路建设,加快推进城东片区和黑龙坡、焕文公园等山地片区开发。继续抓好异龙城、异龙湾建设和古城保护与开发,有序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充分借助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结合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和特色新村庄。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推动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推进,切实加强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信息网络传输能力和覆盖率,促进“三网”融合。

  (六)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更加宜居 环境

  围绕打造中国最南端高原湖泊湿地公园的目标,坚持不懈抓好异龙湖综合治理工作。尽快完成异龙湖综合治理四项重点工程扫尾和验收工作,积极推进环湖截污工程,尽快实施异龙湖城河原位生态净化及河口湿地示范项目、退塘还湖区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工程示范项目,开展异龙湖流域“禁磷”行动,确保“十二五”末实现Ⅴ类水质,力争达到Ⅳ类水质目标。深入开展“七彩云南·生态石屏保护行动”,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完善环评监管制度,严格控制并逐年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抓好重点企业能耗管理和节能监察,推进清洁生产。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中低产林改造等生态工程,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和保护,推进“森林石屏”建设。

  (七)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深入提升人民幸福感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就业。加快养老服务设施、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大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廉租房、地震安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城乡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八)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大力支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司法。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规划,继续推进“法治石屏”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意吸收异龙、坝心和各地在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积极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作者:石屏县委党校教师 普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