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干部培训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党建工作 后勤保障 县市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州情研究
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家园—以泸西县15个秀美村庄建设为例
2014年03月03日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字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5月11日,州委、州政府启动“中国梦·红河路”主题宣传活动,5月29日,又启动了红河州“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州委书记杨洪波提出,要树立“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刮风下雨看净化、街头巷尾看美化、举手投足看文化”的理念,从点滴做起,着力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笔者认为,建设“美丽家园”不仅需要优化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更需要塑造“美丽心灵”,提高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品质。本文以泸西县重点打造的15个秀美村庄为例,谈一谈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家园”的认识和理解。

  一、15个秀美村庄建设基本情况

  2013年7月12日,泸西县决定,要重点打造午街铺镇大水塘、新庄、龙潭河、大栗树、达佐、阿茨龙、麻子哨、圭落哨、凤午、艳色坡、山林,中枢镇烟光哨、落鹤堡上、下村、阿路发共15个“秀美村庄”示范样板村,并实行县级领导、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包保责任制。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15个村可分为3种自然属性、2种社会属性和1个共性问题。

  (一)自然属性

  从群众从事的产业和经济状况来划分,可以将上述15个村庄分为3种自然属性: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午街铺镇新庄、大栗树、达佐、阿茨龙4个自然村,由于地处山区和坝区交界,一直以来,群众以传统种植业为生,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青壮年农忙时节以务农为主,农闲时节在外打工。

  2、具备现代农业雏形的农村经济:午街铺镇大水塘、龙潭河、麻子哨、山林4个自然村,地处弥泸师二级公路沿线,随着2007年公路建成通车,群众开始自发种植优质水果,品种以梨、桃为主,其中以早酥、早白蜜、美人酥(红梨)、金花、雪花为主打品牌的高原梨远销州内、省内和国内各大中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泸西高原梨系列,为群众增收致奠定了基础;圭落哨、凤午、艳色坡3个自然村,距离弥泸师二级公路1公里开外,地处午街铺镇与旧城镇接壤的狭长坝子中,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善,近年来,群众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建盖了新式大棚,发展起了蔬菜,并成立了蔬菜协会,自觉抵御市场风险。

  3、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村劳务经济:中枢镇烟光哨、上村、下村、阿路发4个自然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多地少,近年来,随着城市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面积锐减,群众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维持生计,其中,各村打工人数占到该村劳动力的80%以上,家中男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女性劳动力间或做点小生意,或是买点小菜,或是倒腾点服装、鞋类等小商品,年轻女孩子皆涌入城中各个服务行业做临时工,其他无技术支撑、无经济垫本的人群,大多集中在泸西县城东门,一个群众自发组成的劳动力市场,等东家来“购买”劳动力。

  (二)社会属性

  从群众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感和社会心理来划分,可将上述15个村庄分为2种社会属性:

  1、迷失在市场经济洪流中的村庄:上述中枢镇的4个村庄,是最早经历改革开发历程、最先感受改革开发好处,也是最能体会到城镇化进程压力的村庄。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刚刚脱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活动,骑上了摩托车,开上了小车,用上了移动电话,随即面临生存的危机,失地之后马上面临失业,出现了城市里建成了欧洲,城中村或城边村越来越像非洲的现象。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传统道德文化传承难以为继。人们的情绪在生存危机的压力受到了空前的压抑,传统观念迷失在物质世界里,导致亲情观念淡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认可度下降,继承传统节日的重视度下降,不容忽视的,对国家有关政策的认同感也在下降,对党和政府的相关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触。

  二是社会心理和意识集体失语。为了生存,群众家庭成员间聚少离多,即使相聚在一起,也失去了沟通、交流的基本技能和氛围。男性作为一家之长,由于常年在外从事单一性体力劳动,接触的社会人群有限,体力透支过度,回家之后在家里越来越沉默,与家中老人、子女、妻子的沟通少,与村内党员、干部和其他群众的沟通更少;女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者,更多的是默默操心维持生计,起早贪黑为后代起房建屋,与子女沟通的少,与外界沟通的也少,更不能奢谈关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既忽视对子女社会沟通能力的培养,又轻视家庭精神文明的构建。

  三是社会价值认同感严重偏差。上述几个村适婚男性无住房以致晚婚、女性过早踏入社会以致早婚现象并存,女性早婚又带来了离婚现象的普遍发生,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很多青少年在物质诱惑和生存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过早离开了校园,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或是早早跨入社会“摆造型”、“雕龙刻凤”,沾染不良习气,成为社会治安秩序下滑的诱因;或是辍学跟着大人们出外打工挣钱,陷入了挣钱—盖房子—娶媳妇—挣钱—盖房子—娶媳妇的现实主义现象轮回,近年来农村户籍毕业的中专生、职高生、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更催长了上述现象的发生。

  2、依旧传承着传统道德文化的村庄:上述午街铺镇的11个村庄,人们维持生计的本源依然是土地,也存在着外出打工的现象,但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区别于中枢镇城乡结合部村庄的打工人群。在年龄结构上,他们以年轻人居多;在外出地点上,去的地方多是深圳、东莞等沿海发达地区;在谋生手段和方式上,有的是出去闯世界,有的是在外打工学到了一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能,有的是中专、职高、大学毕业以后依靠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外谋发展。各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占到30%以上,更多的农村壮年劳动力,依然固守着农村的“一亩三分地”,有的依旧从事着传统农业如烤烟和水稻种植,有的紧跟时代步伐从事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农业,或是发展水果,或是发展蔬菜,家里的老人帮着照看小孩,农村“空心化”现象不太严重。但依然存在着共性问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赌博现象严重、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居多、老龄化社会现象突出。

  (三)共性问题

  上述即将开展“美丽家园”建设的15个村庄和泸西县农村的其他地方一样,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老人、青壮年、儿童如何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的问题;通俗地讲,就是如何重塑和呵护“美丽心灵”的问题。

  1、老龄化社会现象突出。走进这些村庄,有很多老人聚居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村内大事和家长里短。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劳动力,但是又无处可去,只有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家常;老年妇女更多的是把精神寄托在附近的土地庙、城隍庙里,进香拜佛,以求心安。

  2、农村剩余劳动力赌博现象严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以前人们深恶痛绝的赌博现象沉滓泛起,又侵袭着许多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在十冬腊月的农闲时节尤为突出,很多在家务农的青壮年吃过晚饭后的首选娱乐方式就是打牌、打麻将,有的村庄甚至常年存在“地下赌场”,让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有了“寄生地”。

  3、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安全存在问题。很多村庄,父母双亲外出打工,家中儿童,以老人照看为主,或是根本无监护人照看,这两类人群的辨别能力和防范能力都较弱,最近泸西县接连发生的农村低保诈骗案就是专门针对老人所为;甚至,有的犯罪分子,白天胆敢开车进入村庄偷鸡摸狗,村内留守老人和儿童发现了,也无力抵抗,只有任其逍遥法外;至于儿童,还存在没有一个规范、安全的公共场地可供游乐的问题

  二、“美丽心灵”对于“美丽家园”建设的重要性

  “美丽中国”这个颇具诗意的概念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勾画出中华民族的发展图景,是“中国梦”的真实写照。“美丽心灵”之于“美丽中国”,如同精神文明相对于生态文明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光荣事业,需要从我们从国家层面去崇尚美、追求美,从社会层面去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去认同美、追随美,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以美丽的心灵去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只有心灵美,建设出来的家园才能更美、更具有吸引力。

  (一)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领和支撑。上述15个村庄存在着的这些现象,或多或少可以照见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子。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到来,人们的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化,但精神信仰却日益模糊,不仅农村存在着思想信念、道德观念、生存理念的危机,整个社会也或多或少换上了道德的贫血症,各种见死不救、趁火打劫、假冒伪劣、缺乏诚信等社会现象的出现告诉我们,建设美丽家园,需要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自身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二)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中华文明一直以来之所以光辉灿烂,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以自然、和谐、大同为目标的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农村老百姓是它的主体力量,土地是它得以产生、发展、壮大、传承的深厚基础,亲缘文化、道德文化、民族文化是它的辐射圈。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价值观。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美丽家园建设为发轫点和终极点,也就必须在建设美丽家园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每一颗“美丽心灵”的传承和延续。每一个人都是美丽家园的建设者,更是美丽心灵的实践者和传承者。美丽家园建设,不仅体现了自然美、生态美、环境美的完美结合,更体现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追求和向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总是向往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用一颗颗“美丽心灵”,构筑起整个社会的美丽心灵,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三、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家园”

  (一)以秀美村庄建设为载体,提高老百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要通过农村危房拆除重建和旧房改造提升工程,让老百姓实现“住有所居”、各得其所;通过标准化中小学、乡村两级幼儿园建设和校舍危房改造工程,让农村适龄儿童、青少年实现“学有所教”、寓教于乐;通过标准化卫生院、卫生室建设工程,让生病的人实现“病有所医”、终极关怀;通过村级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其乐融融。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让老百姓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增强对党委、政府的信心和拥护,在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公民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华民族道德价值观,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二)以传统节日弘扬为依托,提升老百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幸福感。要巩固和扩建农村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和村级文化广场,提升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让每一名普通的老百姓都成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政策的执行者,学习先进文化和理念的传播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要通过产业培植、科技培训、人才培育工程,提高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帮助农民群众找到增收致富的门路,指导农村户籍大中专毕业生既能离乡就业,也能回乡创业,让老百姓体面劳动、劳有所得;要加快转变“假日经济”成为“假日文化”,充分保证农民工、工薪阶层的法定假日和传统假日,丰富“清明”慎终追远、“端午”爱国奉献、“中秋”凝心聚力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突出“国庆”缅怀先烈的正能量,完善技术安保措施,在春节期间,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密切党群、干群、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拉近和减少与老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和隔阂,让中国的每一个老百姓切身体会到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个体,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传承人的幸福感。

  (三)以个人文明追求为抓手,增强老百姓建设“美丽心灵”的使命感。要大力宣传“美丽中国”主题实践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精神文明观念融入其中,全社会身体力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个人之美”与“天下之美”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要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中国梦”铺就红河路,在“中国梦”的指引下,用红河人的双手和汗水铺就一条精彩纷呈、美丽幸福的“红河大道”;要搭载泸西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的“顺风车”,传递美丽之心,延伸美丽行动,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要学习“最美司机”朱小陆,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张天雄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和道德的丰碑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呵护美丽心灵,丰富美丽人生,争当美丽使者,建设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体面、更舒适、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