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干部培训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党建工作 后勤保障 县市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州情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以红河州为例
2014年03月03日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字体: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坚持群众路线不仅关系到基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国家的对外形象。笔者就边疆民族地区在践行群众路线面临那些挑战、如何使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边疆民族地区在践行群众路线中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使边疆民族地区守土固边与反分裂、反渗透的安全形势对践行群众路线的挑战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落后,贫困人口众多,民族隔阂仍未消除,容易受到毗邻国家和西方国家民族分裂分化阴谋的挑唆。多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近年来国家对边疆贫困地区的照顾和倾斜政策,还不如邻里弱小的国家越南、老挝,如越南沿边近几年大干交通建设,等级很高,都是8米宽水泥路,而我们没有什么明确的投资政策,各县在搞小打小闹;越南对边民荒山造林免费提供树苗,每户农户扶持200元至300元,种活一棵杉树奖励1元,一棵果树再奖励2元,而我们没什么补助;越南对饲养母猪的农户,每年给予每头母猪补助1000元,而我们与内地一个政策,每头补助50元标准;越南鼓励农户发展养牛,每户在一年内饲养3—5头以上,且每头售价达4000元的,奖励1000元,发展养羊的农户,一年内增殖小羊18—20只的奖励500元,而我们没什么补助;越南边疆村(村民小组)公路国家每年每公里安排500至600元管护费,我们没有。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政策的扶持程度的不够导致践行群众路线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

  与此同时现在很多边疆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一些贫困地区,邪教和一些境外的反华势力,在边疆民族地方利用各种方式、手段进行各种渗透对我国的安全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里面有他们的问题,但也有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自己在基层的公共服务,包括对老百姓这种关怀没有到位。比如说在很多边远的农村地区,一个家庭里面小孩生病了,我们基层的医疗点涵盖不到,他看不了病,这个时候有一个境外邪教组织过来帮他看病,老百姓很纯朴的,谁对他好,他就跟谁走,但是他并不知道邪教是邪教,更不知道邪教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也不知道邪教的危害性。所以这里面有他们的问题,也有我们自己本身公共服务没有做好的问题。边境一线农村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普遍存在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低、医疗设施差等问题,卫生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技术低等“三低”现象。如果这个不解决的话,那么我们的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一旦这些老百姓的思想观、价值观被那些境外势力所蛊惑的话,那么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冲击就会很大。

  (二)特殊的环境使践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面临严峻的挑战

  1.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陲偏远地区, 并且自然环境大多比较差,山高路远,交通通讯等条件十分落后,各少数民族分散居住,加之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风俗、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 社会生活封闭,政治生活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突出这些因素使得一些民族地区成为了一个个相对封闭隔绝的“孤岛”,与外界缺乏联系与沟通。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的交通得到了改善,但这种改变仅仅限制于县城改变,通往山区的公路等级仍然低,出行难的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是交通运输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同时,大多数县际公路等级低,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大多数是简易公路,抗灾能力低,晴通雨阻现象明显,有许多村还处于靠两条腿走路的情况。例如:就绿春交通而言,全县769个自然村中尚有50个自然村未通公路,公路硬化率仅为19.4%,整体路况等级较低,运输能力差,通达性能低。特殊的山区环境造成一方面许多群众到乡镇府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群众不愿意到乡政府反映情况。另一方面,路远地偏、居住分散、环境闭塞,由于交通的不方便这些村寨又成为干部很少走动的死角或空白点。

  2.特殊的语言环境: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在整体上统属于中国文化,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语言和行为模式都不尽相同。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语言环境,大部分村民日常的交流仍然以本地的、本民族的语言为主,汉语在这些地方没有成为主流语言。特别是许多边远的村寨,由于青壮年太多外出打工为主,留守的人员以50岁以上的人员和妇女、儿童为主。这部分人的主要特点是受教育低,平均受教育程度年限仅仅为4年左右,以本地、本民族语言为主要交流语言,许多人不能用汉语交流和听不懂汉语。同时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能够听懂当地民主语言的干部越来越少,导致干部与群众的交流越来越困难。

  (三)空心化带来的挑战

  内地大多土地面积较小、人口密集、交通便利,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对外开放早,经济较为发达。相比之下,在边疆民族地区,交通极不方便,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营粗放,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发展速度较慢,经济实力与内地存在较大差异,落后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影响导致边境一线的村民出现了往内地迁移的现象,并以富裕起来的村民和年轻人为主。留守下来的边疆村民以贫穷和老人、儿童为主。很多有文化、脑子灵活的农村青壮年多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强,大多数农村青年都选择外出打工,在农村发展年轻党员比较困难,加之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等,致使党的基层组织活力不强。同时,村干部的选拔缺乏后备人选,部分地方甚至长期难以达到合适的人选。边疆民族地区出现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男女比例失衡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在我国出现边境一线居民往内地迁移的趋势的同时,相临的越南却在最近几年加快边境一线开发力度制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出现内地居民往边境一线迁移。边疆地区担负着守土固边的重要职责,但边境一线的人员的空心化趋势使边境一线党组织发展新党员的能力越来越弱。有的党组织3年内没有发展过新党员,且边疆各种队伍组织出现了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现象,基层党组织在“固边”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受到制约和挑战。有的基层党组织纪律涣散,连情况反反馈的功能都不甚健全,也就是说连反映情况、跑腿送信的人都没有。如果党在下面的基础是空的,那么对党而言是非常危险的。边疆民族地区特殊情况和日益空心化给群众路线的践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边疆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

  (一)因地制宜,结合民族特点开展创新工作,突出特色,提高群众路线的实效性

  1.加快群众路线的民族化。一是提高民族语言的运用能力。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基础是交流和沟通,所说的话群众能够听懂,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你要能够听懂,双方能够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话要能够听懂、话要说得下去,因此在边疆民族地区要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首要任务是学会要本地、本民族的语言。这样既能够与群众实现零距离的交流;又能让群众会感到亲切,心理上产生认同感,无形中把双方的距离拉近,群众愿意把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与你交流,工作往往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在边疆民族地区践行群众路线中一方面要派懂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干部;另一方面作为一般干部要积极学习本地、本民族的语言。要大量培训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骨干。可以选择精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基层干部进行统一培训,系统学习知识,掌握一定的宣讲技巧,使他们能准确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宣讲,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宣传手段的民族化。践行群众路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针对本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进行,使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这就要求我们要花功夫结合本地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编写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文并茂宣传资料和手册。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四大媒体”的宣传面广覆盖率高的优势,依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便利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消除在少数民族地区宣传教育工作的交流障碍。政府应加快农村山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配套编写一批内容简明实用的民族语教育资料。依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便利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消除在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交流障碍。要与广播电台合作,开办哈尼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宣传节目。同时推进建设有线广播村村通工程,定时用民族语播放宣传资料、政策法规等。

  2.力争做到创新方法与旧方法的有机统一。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严重,留守人员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的实际情况,要践行好群众路线注重新老方法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原有的通过农村广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老手段现在仍然是农村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调查访问中,不论是傣族村寨、哈尼族村寨、彝族村寨,他们认为在一天劳作结束后,不论手中有活计或是无活计,广播节目与他们朝夕相处,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应该在少数民族喜爱、熟悉,而且便捷、经济、实惠的民族语广播上做一些文章,切实增强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方法。有的地方针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多的实际在每一家门口安装了报警铃,只要有事按响门铃,村里的有关工作人员马上上门。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原有的好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方法仍然要坚持;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手段和方法。

  (二)夯实践行群众路线的基础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好党的组织基础。党同群众的联系要靠一定的组织体系来实施。没有完善的党的组织体系,党同群众的联系就没有凭借。基层组织使党支部把触角伸到各个地区的更深处,将党、政府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起到了动员群众支持党的关键作用,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牢固的基础。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要实施“农民服务站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采取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固定式服务和定期进村入社“上门服务、代民办事”的流动式服务,着力构建“亲民、爱民、便民、富民”的为民服务网络体系,做到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道门、少找一个人、少花一点钱”就能办好事情。积极推进农村为民服务网络体系向村委会、村民小组延伸。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平台。按照有“一栋办公楼、一间图书阅览室、一个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等“十个有”要求,实现边境一线有10人以上党员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改善基层组织办公环境和条件。本着“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则,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推进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成为集“党员活动、教育培训、村(居)民议事、便民服务、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阵地。二是要建立经常化的党群联系机制。一个政党要想长期执政,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除了要有完善的组织系统外,还需要有一套联系群众的好的制度和机制,以使这种联系常态化。群众路线虽然被视为“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但从党的历史经验来看,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领导者的一种工作作风,缺乏制度性和程序性的保障措施。群众路线是否得到执行以及执行的程度如何,并不取决于群众,而取决于领导。虽然就传统而言共产党员联系群众的方式是多样的,如调查研究、蹲点、倾听群众意见等,但就一个党员或党的领导干部而言,他是否联系群众以及多大程度上联系群众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的民主作风而非制度。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在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各项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坚持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执行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坚持和完善公开办事的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制度层面贯彻群众路线,避免党员干部浅尝辄止的做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深化干群鱼水关系,把党的优良作风树立起来并有效地坚持下。三是要树立良好政党亲民的形象。党的形象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外在的、整体的表现。一个党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密切的程度,影响党的执政地位。贵州省“背篼干部”就是在这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贵州黔南州长顺县敦操乡34名乡村干部,每周到分布于敦操乡10至20公里外的村民组,用背篼背着装满油、盐、酱、醋、种子、肥料等群众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资,为村民们送上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捎去党的方针政策、捎去富民的办法措施。当地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背篼干部”。敦操乡的背篼干部用背篼背走着贫困、背回了人心、背出了干群鱼水深情。

  2.加强基础设施,打好生产生活基础。一是要以治水、修路、通电为重点,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在边疆地区,贫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公共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能力弱。贫困民族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公共服务严重短缺,与群众的迫切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制约着其发展的进程。不少基层干部感慨:“群众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热情很高,但是我们太穷了,望山愁,看水难!”。贫困民族地区发展之所以难,难在基础设施限制,有路难行、有水难灌、有病难看,造成有货难运、有粮难卖、有苦难言。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交通便利、水利通畅、阵地健全局面,就会信息灵通,货好卖、物好出、钱好赚。二是要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要以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通信、广播、电视和农产品市场设施等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坚持以乡村公路为主,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一起上的方针,实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通过公路的通畅带动人员的流动、物品的流动、信息的流动、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

  3.加快发展,打好经济基础。边境一线的农村由于地处边陲,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相对滞后,特别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大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总体处于温饱状态。以红河州为例,绿春县、红河、金平、河口边境一线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仅绿春全县20万多人口中尚有2.61万人未解决温饱,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只有发展,改善边民的生活,才能巩固边疆。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步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好践行群众路线的经济基础。

  4、增加边民优惠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根基,比植根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事业,比服务群众更崇高;没有一种追求,比赢得民心更珍贵。边民是做好边境一线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力量源泉。针对边境一线边民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和边民老年化的趋势,践行新时期的群众路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边民越来越少的问题,必须加大对边境一线政策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惠及边民的一系列政策,夯实群众基础。同时,要采取措施解决党的基层组织即将面临空心化的危险。

  首先,建立发展机制。一是加大国家边疆建设转移支付机制的扶持力度,以财政转移支付形式支持边疆地区加快发展。二是贫困居民生活保障机制,将边疆乡镇内的农村贫困居民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按国家贫困线标准给予生活补助资金。三是乡镇卫生院发展机制,将边疆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纳入国家保障民生促进增长计划范围内,超前建立健全边疆乡村卫生体系。四是产业开发激励机制,将边疆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列入产业发展目录及减免企业税等予以支持和奖励,吸引外来资金促进边疆地区特色经济发展。

  其次,予以政策扶持。一是出台兴边富民行动实施细则,将项重点工程逐一分解,各部门在期限内负责牵头实施完成。二是制定加快边疆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措施,重点支持边疆地区卫生医疗、社会保障、教育事业、民族文化体系等建设。三是提升边疆口岸等级。四是扶持边疆贸易发展政策。

  再次,增加中央对民族聚居区的财政支持。一是增加对边疆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请求国家在测算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方案时,把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作为相关因素并提高权重,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适当提高转移支付系数。二是国家在安排给资金时,减少或免除配套资金。国家要加大对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卫生医药等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边疆民族地区广播影视事业投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的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和网络文化建设;发展民俗旅游和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增加地方收入,将旅游、民族文化、民族经济结合起来,使之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