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干部培训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党建工作 后勤保障 县市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州情研究
金平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路径探析
2014年03月18日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字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金平县地处祖国边境,与越南相接的边境线就长达502公里,在36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就占86 %之多。9个民族中,就有8个是少数民族。金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思路、举措、成果如何,直接影响到金平文化建设能否走出低谷,能否构建美丽的“金平梦”,其自然成了金平文化建设、培育金平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动力。让少数民文族文化“热起来,走出去”,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一、金平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现状

  (一)风俗表象热闹非凡,但文化意义严重丧失

  少数民族传统节味严重淡化。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傣族 “泼水节”,哈尼族“昂玛翱”、“新米节”、“十月年”,彝族“火把节”,拉祜族“扣扎”节等8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举办意识和规模空前。但是,很多本民族同胞不知道节日的具体时间,包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群众。只有一些祭师、寨老才能掰指算来。笔者曾参加过一次哈尼族“昂玛翱”祭寨神树仪式,该寨子按族规和哈尼人对寨神树的信仰,至少应有80户左右参加。可在现场,只有12户。

  习俗礼仪简化得莫名其妙。除了事关宗族内、亲朋利益的丧葬习俗一时难以简化之外,婚嫁环节更是减化得直接就带新娘回家,算是成婚。

  (二)创作动力初起风潮,但粗制滥造比较普遍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多,各种民间的自由创作扑面而来。但民间的自由创作的方式粗陋百出。编一个舞,到繁荣的文化市场买上一盘光碟,学着跳;有些情调悠扬的音乐,也用跳的高的方式来表现;用本民族的语言唱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等。有一些初识乐谱的少数民族自由创作人,利用不成韵的歌词、没有自身民族音乐元素,再加一把吉他、一支普通的录音笔,就算“音乐创作”。

  (三)文艺作品已出茅庐,但民族元素难寻三分

  歌舞演出盛况空前,少数民族元素尚未突出。很多时候听不到易于流传、有特点的金平本土音乐,看不到来源于金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舞蹈、色彩斑斓的金平少数民族服饰。笔者曾参加过一次县级参加全州文艺调演,观众的反映是,没有听到、见到金平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文学创作忽冷忽热,少数民族元素忽略有加。以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作者著名作家彭荆风,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把历史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起来,创作了著名的、已列入上世纪末初中教材的《驿路梨花》,还有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去寻找苦聪人,并动员他们走出老林定居感人故事的长篇小说《鹿衔草》;全国著名作家白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并在全国上映;2009年,又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八一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以上作品,是曾经在金平工作生活过的两位全国著名老作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创作的素材,就是取自于金平的历史故事和金平少数民族文化。综观金平当今的文学创作,有文学创作功力的,缺乏本土故事,缺少少数民族文化精髓这一主线;有金平故事的,又缺乏娴熟的创作技巧、经验、功力。两者难以相融、缝隙过大;有创作激情的,又周游在单一的自我世界。脆弱的少数民族文化又遗憾地丧失了被提携者、挖掘者、保护者、升华者。

  绘画艺术平淡至极,少数民族元素难以呈现。除伍琴下意识孤独地以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为原形创作外,提笔作画者,少之又少,绘画艺术氛围十分平淡,少数民族元素不言自明。

  摄影艺术略有升温,少数民族元素平面单一。民风民俗的摄影,逐渐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快门聚焦点。但摄影艺术形式本身的局限,加之摄影爱好者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摄影对少数民族元素保护、升华的作用依旧浮光掠影。

  (四)文化建设加大投入,但创作精英屈指也无

  近年来,全县先后大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化建设。但是,一些文化部门干部没有激情,活力不足,素质较低,创作十分匮乏。专门深入到民间采风,学习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基本空白。民间自由创作人虽有一定动力,但没有专业创作理论、技巧,视野窄。93名村委会民族文化宣传员和80名省、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创作力、传播力尚未真正成形。

  (五)两名精英顿然涌出,但学习借鉴远之遥遥

  关于“哈尼王子”李维真。2012年,风靡全国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一播出,一夜成名。他的故乡是金平县阿得博乡。2008年,李维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农民春晚文艺演出;2011年,获得中国达人秀云南赛区冠军。

  关于俺斗。土生土长于金平县沙依坡乡的俺斗,先后出版发行了代表作《守望》、《梦里故乡》、《向远方》三张音乐专辑。在全国哈尼族生活的地区,他的音乐让族人情不自禁地喜爱,生活在农村、不会讲汉话的哈尼族老人、小孩,张口闭口唱的是俺斗的音乐,青年男女跳的是俺斗乐曲。但有一种倾向值得反思,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不认真思考两人的音乐价值和成才之路,而津津乐道于一些无价值的言论。比如:李维真到底是不是“哈尼王子”?俺斗的音乐之路到底能走多远?

  (六)民族服饰梦幻多彩,但只在节庆昙花一现

  金平有8个少数民族,族服只有在一些居住在农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在特别庄重的祭祀活动场所、婚丧嫁娶和一些盛大的文艺演出中才能见上一眼。究其原因是,以西方为主的外来服饰在生产生活中最方便,实用主义起了关键作用。

  (七)饮食原本自然生态,但真味稀少与日俱增

  金平县99%以上是山地。气候、土地、生物和物种多样性资源。包括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寒带五种多元气候。在红河州,已经形成了“要尝生态美食,就到金平山地”的共识。令外人惊奇的少数民族菜肴的吃法、做法,各有套路、自有技巧。随着生态被消无声息的破坏、人们吃野菜的风潮跌起,原有的天然菜种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吃场。再说城乡饭店,打着民族、生态旗号的,因菜料、做法等问题,已名不符实。生态美食的金平,真正天然的饮食文化,遭遇挑战。

  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路径的主要构想

  (一)必须树立四个理念

  1、文化实力的理念。直观地讲,文化的实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经济的力量。为什么要“文化强国”?文化转化成经济,就能推进经济发展,故名文化产业;第二方面是文化道德的力量。文化转化成精神,就能建设精神文明,故说文化化人。道德同法律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以其独特的功能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2、精神关怀的理念。邓小平曾一再强调,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而在社会转轨、结构转型、价值多元的今天,各条战线的精神污染不言自明。在这样一种前提下,笔者认为,除了帮助少数民族解决最突出的以教育、就业、健康、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外,应该重点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精髓,构建一个让少数民族重新找到自尊、自爱的本民族精神文化体系,推进社会的有序、和谐,是当务之急的大事。

  3、跨越发展的理念。跨越:一是在速度上要又好又快。怎么快呢,不能一概地小步走,该跨步的就跨步;二是在方式上要善于借鉴。怎样借鉴呢,要吸取走到前面的先进地区曾经失败的教训。别人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走过的弯路,我们就不走,我们就不付出,直走最明智的路,最节约的路,最科学的路。金平少数民族文化要走跨步而不走小步;又不得不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闭门造车,封闭行事,止步不前,走的只有倒退路,甚至走少数民族文化的末路。

  (二)必须理顺六种关系

  1、文化与精神的关系。一般说来,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而文化的核体又是精神,文化是精神的文明。就金平特有的县情而言,由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程不太理想,各少数民族比较难理解、消化并主动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精神世界的信仰,少数民族的精神世界,当前最现实的重要策略之一,只能由其自身文化精髓来禀赋。

  2、作品和产业的关系。文化作品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基本的前提要素。金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中如生产与销售图书、影视、音像制品,舞蹈演出、体育、文化旅游、饮食、服饰等行业。规模的、市场化的文化作品的生产,才有可能发展文化产业。没有可以销售的产品,文化产业企业就无法被催生,无法培育市场主体。

  3、政府与文化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把文化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笔者认为,文化建设是政府应该将其列入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盘子——文化民生。文化问题就是精神问题,突出表现在当前国人每天都面临的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享乐主义、精神萎靡等问题。政府管理社会的手段除了行政、法律、经济外,应该更加重视文化手段,也就是“文化治理”。少数民族回归到自己的文化精髓,获取了有利于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少数民族就有了精神。政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后,期待已久的、发展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迸发。

  4、官方与民众的关系。长期以来,官方俯视民众。俯视的姿态讲的是教化,而不是服务。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融有一定的距离。党委、政府在举办各种宣传思想文化活动中,是否充分将少数民族文化形式、精髓作为活动载体,展现党的执政思想、执政成果,这在少数民族众多的金平,更加值得思考和实践。

  5、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是现代的源泉。一定程度上说,金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金平的历史。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它对社会的发展长期发生作用。现代是传统的必然走向。现代的少数民族文化,应该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再发展,逐步升华成文明进步的现代文化。

  6、糟粕与精华的关系。当然,金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汲取精华,清除糟粕,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任何现代化只能从现实传统文化出发,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7、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华夏民族同根同祖。远古的苗蛮、戎狄集团是汉族的两个重要支源。苗蛮集团的一部分成为了后来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祖先。相当一部分戎狄集团成为今日中国西南、西北藏族、羌族、彝族、纳西族、僳僳族、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的族源之一。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相融相合,才共同构成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华夏文明。任何一种把汉族文化当作华夏文化,是一种片面、局部而有限的观点。没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5000年的华夏文化,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 “一体多元,多元一体”、各民族文化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将被彻底打破,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将支离破碎。

  (三)必须采取六大举措

  1、加大重点投入。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不容乐观的实情下,投入固然是首要关键。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投入,只能找准重点、重点突破、突破引领、引领激活、激活发展。要研究出科学的投入方案,牵一发而动全身,认真分析制约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开关点、矛盾点,切不可把有限的资金遍地撒网却不见鱼。力求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文化发展效益。

  2、培育精英人才。一是继续深化“边陲人才奖”评选制度,让更多的文化精英人才享有“边陲人才奖”和荣誉,并纳入“县管专家”行列。二是各乡镇或者重点乡镇配备一名熟悉、喜爱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党政分管领导。三是大力加强对民族文化宣传员的培训,提高其创作意识、能力和水平,把民族文化宣传员打造成少数民族文化有力的传播者。四是充分尊重和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在专家的帮助下,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升华、传播,把民间非遗传承人推动成坚定的少数民族文化守望者。五是大力培养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本土精英人才。为精英人才创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做到生活上关心、创作上帮助、机制上激励。

  3、找回节庆文脉。开展大规模节庆活动,关键是要宣扬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程式性的、走场式的、唯利是图的活动,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往往会带来社会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遗憾的误读;少数民族民间自娱自乐的节庆活动,虽然群众获得了一定的精神享受,但是就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本身来讲,却是错失了良机。因此,要重新找到节日的精神文脉:一是围绕节日文化意义,唱响少数民族音乐精品。二是围绕节日文化精神,跳热少数民族舞蹈。三是围绕节日文化习俗,体验少数民族传统风情。要做到以上三点,必须下大功夫创作少数民族文艺精品,否则只是空谈。

  4、建立典型示范。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典型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县各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步伐:一是创作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重新梳理少数民族文化体系,重构少数民族文化精神,采取请进国内实力专家、本土文艺家共同参与的办法,深入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文化作品。二是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示范村。抓住“美丽家园”建设契机,对列为示范村寨的少数民族民居、习俗、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进行专家与民间相结合的再度创作。三是重点打造“中国·红河蝴蝶谷”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一个地方的旅游,除自然景观外,还要有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从哪里来,还是靠世居在马鞍底的苗族、瑶族、哈尼族、彝族文化精髓的张扬。蝴蝶谷才更具魅力,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才能得到有益的保护和发展。

  5、引导文化消费。第一,引导人们提高文化消费层次和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帮助人们提高对各类文化产品的理解力、领悟力、辨别力、接受力,帮助人们选择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化产品。第二,引导人们梳理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要通过宣传引导,帮助人们梳理有利于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高雅情趣,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消费理念。第三,切实提高文化消费引导水平。制定有针对性、预见性的对策措施。金平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金平各族群众、外界社会大众的消费。少数民族文化如果不能成为社会大众的消费对象,转化不成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文化的元素、精髓最后只能走向“象牙塔、博物馆、历史档案馆”,最多也只能成为记忆,而谈不上发展,更没有未来。

  6、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要科学制定文化政策。认真解决文艺界激情不足、动力不够、创作不精的问题;密切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受功利主义、现实主义、享乐主义现代时尚思潮的强烈冲击,而遭受冷落后迅速消亡的突出问题。二是要政府投入拉动各方资本。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广泛吸引民间闲散资金。三是要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从“创作上激励、生活上关心、素质上帮提”培养金平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创作人才,要从“政策上倾斜,环境上营造,资金上支持”培养金平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创业人才。从机制上构建出从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领导干部、民间艺人、私营企业大有可为的浓厚环境。四是集中生产一批文化精品。近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矛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其创作的源泉都来自于作者生活的本土和民族文化;金平有8个少数民族、36万人。真正的文学艺术都是人性的文学艺术,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民族更有故事,金平大有故事。

  古话讲:“饱食思淫欲”。这种人性的本能,在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应该转化成“饱食思精神”,应尽早扼制个别地方奢欲糜烂、赌博成风等低级、庸俗、腐败的文化颓废现象,重塑金平少数民族精神,让各少数民族群众、外界社会大众喜爱阅读金平少数民族文学、聆听少数民族音乐、大赏少数民族舞蹈、品尝少数民族饮食、喜穿少数民族服饰、体验少数民族习俗成为社会大众津津乐道的美谈,尽享优秀的金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成果,让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化精髓弘扬久远,这或许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