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干部培训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党建工作 后勤保障 县市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州情研究
履行林业使命 建设美丽红河
2013年06月07日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党校红河探索编辑部
【字体: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作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发挥基础作用、承担重要使命的林业部门,必须紧扣中央和省、州部署,紧握时代机遇,紧贴社会需求,履行林业使命,为美丽红河建设增色添彩。

  一、生态文明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

  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部署,再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五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在总体布局中有新定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指出“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地位”、“基础作用”的定位,体现了党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的不断继承创新,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发展的具体化。二是在自然观上有新理念。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强调“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对自然规律的自觉认知、自觉遵循,为全社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准则。三是在战略目标上有新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总目标,提出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总方向,描绘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蓝图,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越来越清晰,方向也越来越明确。四是在历史责任上有新使命。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历史使命,表示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也是对世界人民的“承诺书”。这种承诺,既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吻合,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子孙后代发展空间放在当前来谋划的责任担当,又与国际发展潮流相顺应,与“双增”承诺一脉相承,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在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中的尽责风范。五是在具体方法上有新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确立了四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特别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的首次提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要求相呼应,更有保障性、更富前瞻性。相比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路径更加明确、更趋科学。

  二、近年来红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林业厅和红河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红河林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森林红河和绿色经济强州为目标,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更趋完善。围绕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全州林业部门坚持将生态建设放在首位,5年来累计投入10.1亿元,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石漠化治理、农村能源等一大批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州共完成营造林565.92万亩,新增公益林建设面积38.5万亩,新增林地面积215.9万亩,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39.32万亩,完成沼气池6.85万口,全州已累计建成沼气池27.7万口,折合每年节约薪柴69万吨, 相当于保护了130多万亩林地。全州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蓄积量逐年增长、林木消耗量逐年下降,森林面积年均增加近80万亩,活立木蓄积每年净生长约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5%,比2007年末增长7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达8600万立方米,比2007年末增长12%。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格落实珍贵濒危野生植物保护措施,不断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疫情防控,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区总面积182021公顷,设立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总面积19.5万亩。据监测统计,全州保存的5667种种子植物占到全国总量的21.8%,陆栖脊椎野生动物690种。初步形成了滇南生态安全屏障,全州生态承载力不断提升。

  二是林业产业体系更趋发达。到2012年底,林业产业实现年总产值70.3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达910元, 均比5年前增长2倍多,为促进林农增收、山区脱贫以及壮大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林业产业壮大。核桃、油茶、橡胶、速生丰产林及林下资源、森林旅游等生态经济双赢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低碳产业发展壮大,全州核桃和油茶面积已突破180万亩。弥勒、泸西出现多个万亩以上连片核桃种植基地,其中弥勒市东山乡规模近10万亩,金平、建水利用加工、收购带动群众积极性,利用低效林改造实施产业建设,油茶基地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用材林面积增加。用材林建设面积突破200万亩。石屏采伐林场王家山林区、龙朋林场、屏边大深沟林场以及绿春、红河等地一批上规模、高质量的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不断涌现。

  ——林化工产业不断壮大。全州涉林企业已达到508个,涉林企业总资产24.88亿元,培育和引进的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达21个,橡胶种植面积已突出120万亩,投产面积达50万亩,20万亩棕榈和5万亩紫胶排在全省前列。

  ——林下经济等新兴产业前景光明。全州人工林下产业已经发展林下草果50万亩,形成了元阳东线百里10万亩草果产业带,屏边北部乡镇人工林下10万亩草果种植区等一批林下资源产业集群,石斛、重楼、黑莓、食用菌等林下新兴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打造了全国较大的林下资源开发区。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红河州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540万元、总收入4.5亿元,吸纳就业人员1500人。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测土配方系统应用、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等推动下,林(竹)浆纸一体化、生物质能源林、特色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木材加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加工利用、森林生态旅游、生物药业、观赏苗木等九大林业产业并驾齐驱,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显现,林地生产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州林业产业可利用资源面积已达到1000万亩以上,有用材林500万亩,有经济林520万亩。全州已经实现农民人均拥有1亩用材林和1亩经济林。初步形成了州北部以核桃、桉树、油茶、林果为主,南部以桤木、橡胶、棕榈、八角、茶叶及林下资源等为主的多个产业带和产业群。红河州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林果产区,主要的橡胶产区,全国最大的草果产区。林业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已经成为全州广大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

  三是生态文化体系更趋繁荣。生态文化基础进一步夯实,生态文化平台进一步增多,生态文化作品进一步丰富,积极开展了植树节、爱鸟周、湿地保护日等世界性、全国性生态文化节庆活动,精心打造大围山、河口花鱼洞、弥勒锦屏山森林公园和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深入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与发展理念,引导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活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营造起人人参与建设生态的良好风气;广泛开展城市绿地或树木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进一步健全义务植树活动组织机制,鼓励全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一批新的纪念林基地;打造具有红河特色的竹文化、湿地文化等生态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其在传播生态文明,提升生态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把道德关怀引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不断增强了广大市民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风尚。

  三、红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将积极作为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央确立了林业“四地位”,赋予了林业“四使命”,即: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红河林业部门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上来,瞄准建设美丽红河的目标,按照国家林业局提出的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要求,以森林红河和绿色经济强州建设为载体,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履行好神圣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林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凝心聚力地为红河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力争到2017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50%,活立木蓄积量达到0.9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农民人均拥有3亩特色林,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城市建设区绿化用地达到40%,实现林业总产值、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的“翻番”,为全州的 “四个翻番”、“两个倍增”作出林业应有的贡献。

  (一)深入推进生态建设,着力在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生态立州,紧紧围绕森林红河、绿色经济强州和“桥头堡”建设的目标任务,以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治理和修复石漠化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恢复森林植被,确保到2017年新增造林面积200万亩以上,新增沼气3万户、改灶5万户、太阳能6万户,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一是抓好天然林和防护林建设和管护,认真组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抓紧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培训、摸底调查、方案编制等工作,2013年建设防护林17万亩、公益林6.8万亩。二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认真做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进一步调优退耕还林工程布局,切实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2013年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及封山育林4万亩、巩固成果项目造林20.6万亩、补植补造5.07万亩。同时,积极争取启动国家新增项目建设,抓紧做好到期面积阶段验收的迎检准备。三是继续抓好农村能源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石漠化治理等建设,加快推进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13年新建沼气池0.6万户、节能改灶1万户、太阳能1.5万户。四是抓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作。在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注重生态、培植产业,整合项目、汇聚力量,扎实有效推进陡坡地生态治理,力争用10年时间实施10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013年完成1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建设任务,努力构筑滇南生态安全屏障。

  (二)深入推进产业发展,着力在兴林富民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林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提高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强化科技支撑,培育产业集群,构建发达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不断拓宽山区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使林农得到更多的实惠。一是全面加快以林业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围绕农业产业“8311”行动计划,结合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和低效林改造,突出抓好以核桃、油茶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以橡胶、八角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以桉树、杉木、桤木、西南桦为重点的速生丰产林以及林下草果、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食用菌为重点的林下资源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具有红河特色优势林业产业群,全面提升林业产业效益。二是全面提升以林业资源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坚持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核心,加大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力度,运用现代科技、装备和工艺,大力扶持发展一批原料有保障、规模适度、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第二产业发展。坚持用产业化的模式发展林业产业,在保证林业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引导以林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到农村建设生产基地,促进林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林业名牌产品,积极开展林产品认证,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健全林业产业市场体系,积极搭建流通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服务平台,不断拓宽林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林农收入持续增加。三是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红河哈尼梯田生态文化旅游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加强对生态旅游的规划指导、合理布局和系统开发,打造各具特色并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的生态旅游精品线,逐步形成以生态景观为主体、以林业观光园区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圈,努力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

  (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在构建林业发展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切实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深化配套改革,进一步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贴息贷款规模,加快州级林业融资担保平台和林权流转服务中心、林地收储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林情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林业产权流转、林业融资、森林资源管理、森林保险和林业社会化等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和国有林场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激活经营机制,确保林区社会发展和稳定。积极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和合作,着力引进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完善林产品进出口政策和机制,促进经营理念转变和产业升级,提升林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推动林业碳汇交易,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深入推进依法治林,着力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上有新提升。突出依法治林,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完善林业“三防体系”建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一是以林地林权管理为中心,以突出用好县级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为重点,以贯彻执行“十二五”年森林采伐限额、服务林农为目标,扎实抓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提高依法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能力。二是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深入开展以打击三七、香蕉、木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违法占用林地专项整治行动,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加大火灾案件侦破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治安稳定。三是进一步加快森林生态功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步伐,实现对全州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提供全州森林资源消长情况及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四是严防死守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地抓好森林防火各项措施落实,切实做到火患早排除,火险早预报,火情早发现,火灾早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群体伤亡事故。五是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防治工作,健全疫情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体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推进社会化防治试点,不断增强综合防控能力。

  (五)深入推进森林文化建设,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发展。坚持把森林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突出发挥林业文化功能,促进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一是深入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生态文明素质,规范生态文明道德行为,引导大众树立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二是切实强化生态文化宣传,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图书、网络等媒体,借助科普画廊、宣传栏、宣传标语、标志牌等宣传手段,利用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城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三是深入挖掘地方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的生态文化品牌,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四是着眼于弘扬生态文化,积极推动以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建设,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建立一批生态文化主题公园,深入挖掘人文内涵,增强文化功能,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使广大公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