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机构设置 干部培训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党建工作 后勤保障 县市党校
当前位置:首页>州情研究
世界遗产视角下哈尼梯田的保护与管理探析
2014年04月03日 来源: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字体: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使作为遗产地的元阳县拥有了世界级的文化品牌,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作为哈尼梯田保护的直接责任者和直接受益者,在世界遗产视角下,元阳将如何科学处理好哈尼梯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促进哈尼梯田永续发展和遗产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元阳实际,从世界遗产视野下哈尼梯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保护与管理对策等方面作些探析。

  一、世界遗产视角下哈尼梯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对于元阳县来说,既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来自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压力与挑战。

  (一)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申遗成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哈尼梯田及其文化。申遗成功后,哈尼梯田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梯田及梯田文化将是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其的保护将进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视野,这将有利于引导并推动遗产地各级政府将按照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加大对哈尼梯田及其文化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对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传承和利用。可以肯定,今后在哈尼梯田的保护和管理方面,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2、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遗产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将极大地提升遗产地元阳县的形象和地位,使元阳拥有了世界级的品牌和影响力,这将吸引更多的人到元阳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带动元阳旅游产业及相关服务业转型升级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3、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当地群众改善民生、提升民族自豪感。申遗成功将不可避免带来更多的人到元阳参观考察,带动遗产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业发展,这对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哈尼梯田农副产品经济附加值,促进当地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新途径和机遇。同时,申遗成功后,哈尼梯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肯定、赞扬,这进一步提升了哈尼族等当地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会转化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哈尼梯田及其文化永续发展的动力。

  (二)申遗成功后哈尼梯田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申遗成功后,哈尼梯田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1、梯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作为一个集“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活的生态系统,如何确保遗产要素完整性、真实性和原真性,确保梯田生态环境不因为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而遭到破坏,确保其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2、梯田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压力。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及物质诱惑对遗产区各族群众的影响日益显现。和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一样,梯田周边许多村寨的年轻人因种田收入低而选择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淡忘了梯田农耕技术,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开始不喜欢穿民族服饰,梯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压力。

  3、梯田保护与开发面临的压力。纵观国内申报成功的各个世界遗产,遗产地旅游经济会呈现井喷式增长。可以预见,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旅游必将迎来发展的高潮。随之而来的是遗产区游客承载量问题、环境承载量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关系,是对遗产地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次考验。

  二、世界遗产视角下哈尼梯田保护与管理对策

  综合分析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哈尼梯田保护与管理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一些遗产地保护开发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既不能走过渡、极端开发遗产资源的老路,也不能走封闭保护的死路,要坚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在开发中适度合理开发,在适度合理的开发中促进保护”的崭新路子,真正发挥哈尼梯田的价值,促进哈尼梯田永续利用。

  (一)立足于梯田可持续发展,全方位推进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完美的典范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将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依据《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和《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总体规划》保护好哈尼梯田,确保遗产构成元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哈尼梯田保护管理:

  1、注重规划引领,促进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和哈尼梯田的实际,科学制定并完善《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编制《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规划》、《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阐释展示策略》,进一步明确遗产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游客承载量、旅游管理措施,协调解决遗产科学保护与村民增收致富、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世界遗产阐释和展示策略,向社会公众介绍哈尼梯田的历史沿革、"四素同构"农业生态系统和传统稻作技术体系,以及哈尼族特有的族源、文脉、历史、信仰、传统和社会合作机制。

  2、注重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哈尼梯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生态、梯田、村庄民居等各项保护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制定完善哈尼梯田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及办法,建立乡镇、村寨哈尼梯田环境保护领导机构,形成州、县、乡、村四级保护管理体系;成立哈尼梯田景区管理委员会,由一名副处级领导任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相关职能部门任景区管理委员会成员,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能职责,将相关管理权限、审批权限交由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促进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动态巡查管理长效机制,切实维护梯田景观保护完整性。强化对资源环境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日常巡查,加大核心区私搭乱建和乱侵占行为的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占用和破坏梯田的行为。抓好乡村旅游点周边生态环境管理,突出农村民居传统风貌,加强对传统农村聚落的保护和控制,防止丧失原有生态风貌。对特色聚落村寨、民居建筑、遗迹古迹的原有风貌进行保护和技术修复,制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建设标准,在梯田核心区开展民居规范化建设,对按标准建设房屋的农户,政府给予建房者一定的建房奖励,对不符合标准、影响景区环境的建房,不予建设审批。

  3、注重生态保护,构建和谐完美的生态保护体系。高度重视森林、水系等生态保护工作,借鉴和传承哈尼族千百年来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规律等传统理念,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村规民约,箐长和沟长制等传统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对村寨森林、水系及梯田的保护与管理。建立生态保护基金,使梯田生态建设有强有力保障,加强对东、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梯田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继续实施梯田景区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及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政策,遗产区严格实行封山育林,严禁毁林开荒,确保梯田天然水库生命之源——水永不枯绝。全面普查和修缮梯田灌溉水系,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梯田水资源利用率。

  4、注重文化挖掘,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机制。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在开垦梯田的过程中,不仅塑造了神奇壮观的梯田,同时还创造了丰富多彩、极具韵味的民族文化。如哈尼族的昂玛突(长街宴)、苦扎扎、吃新米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节庆文化。下一步要加大对全县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力度。组织开展全县民族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充分挖掘民间的贝玛、稻作、土司文化内涵,搜集整理山歌、酒歌、民族乐器等民间艺术。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基金,对哈尼族“昂玛突”、“十月年”、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大型农耕文化旅游节”、民间文艺队的活动实施政府补助,并鼓励民间按照传统习俗开展婚丧与祭祀等活动。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切实抓好猛弄土司衙署、长街宴、哈尼阿培聪婆婆等一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与开发。设立传承人保护与发展基金,加大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艺的传习人和继承人的保护力度,建立民族文化及手工业传承班,依托民族文化传承基站,积极开展文化传承人培训,切实做好文化传承人的传、帮、带,使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手工技艺永不失传,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5、注重遗产教育,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遗产保护教育机制。申遗成功后,要对全县各族人民特别是遗产区群众加强遗产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增强保护世界遗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传统农耕技术、优秀的口传非物质文化、传统民居建筑和工艺技术等技能培训,传承好发展好民族文化。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把《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乡土教材》引入中小学课堂,在中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舞蹈广播体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推广民族文化健身操;编写哈尼梯田传统知识丛书,供群众了解和传承哈尼传统文化。

  (二)着眼于梯田永续发展利用,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好梯田,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典范

  哈尼梯田成为世界遗产后,不可避免会带来遗产旅游热。为充分体现遗产保护的价值,更好地供世人观赏、研究与利用,我们应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为此带动全县生态旅游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保护和开发的成果,变被动的保护为主动保护。国内外很多成功案例已证实了生态在旅游功能中的重要作用,如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印度泰姬陵和我国黄山、庐山风景区等,就是适度开发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非常成功的典型。为了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哈尼梯田,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遗产的科学合理开发:

  1、充分运用好世界遗产这张名片,全面提升元阳核心竞争力。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元阳县作为遗产地拥有了世界级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元阳在红河州乃至云南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此形势下,元阳定要充分运用好世界遗产这张金名片,加大宣传推介,全面展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人到元阳观光投资兴业,变资源、环境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科学利用外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智力助推元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完善服务性配套设施,加快哈尼梯田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为应对遗产参观考察带来的承载压力,遗产地只有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才能解决游客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遗产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科学地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即在生态保护区严格保持耕种方式和物种的原真性,在缓冲区适当开展生态农事体验性产品及哈尼族生活方式体验性活动,在外围扩展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吃、住、行等需求,才能更好地保护遗产地的资源。

  同时,深入挖掘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品牌价值,做好生态品牌、农耕文化品牌、梯田文化旅游品牌大文章,进一步提升梯田农业产品和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充分挖掘梯田遗产文化留存,丰富哈尼梯田文化旅游内涵,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进来,全面展示哈尼梯田美丽的自然魅力和深厚的哈尼文化人文神韵,使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的内涵体现得更加完整和深刻,促进梯田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3、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群众共享遗产保护与开发成果。保护是前提,发展是目的。哈尼梯田的发展之路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在梯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中造福百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才是梯田申遗的初衷。哈尼梯田是活的遗产,没有人在田间耕作,哈尼梯田不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区的群众只有在保护和耕种梯田的过程中提高收入,享受到遗产保护的成果,才能安居乐业,才能留下来。因此,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让群众参与到哈尼梯田开发利用中来,共享遗产保护开发成果,如可采取帮助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入股等多种方式,让遗产区的人民参与梯田旅游的开发,吸引青年留村耕种梯田,还要通过改善民生、反哺农业等多种手段,让人民群众在增加收入、保护梯田中得到实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回归梯田,成为梯田保护发展的主人,才能让梯田可持续发展,遗产永放光彩。

  4、加快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全面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产品,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按照“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发展思路,引进专业设计公司,系统地对哈尼梯田旅游线路、景区、文化、农家饭店、宾馆、梯田土特产等梯田系列产品进行战略设计,突出农耕文化、哈尼文化特点,加快旅游商品经营专业户、旅游商品生产专业村建设,积极申报注册一批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性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商标,着力开发一批以民族工艺制品、梯田文化作品、土特产、民族乐器、民族歌舞光碟、中草药材、民族服装等为主的旅游纪念品,以哈尼蘸水鸡、哈尼豆豉、哈尼香粑、竹筒饭等为主的旅游食品,形成完整的旅游品牌系列,把元阳建成哈尼特色旅游小商品的生产、营销、展示基地,让当地群众在旅游民族文化产品开发中增收致富,进一步丰富和繁荣哈尼梯田文化旅游业,进而传承和发展好民族文化。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只是在哈尼梯田保护与管理的万里长征中实现了一个完美的“起跳”,面对这一拥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惟有怀着历史的、科学的眼光,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现实,科学统筹考虑好各方面因素,才能促进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